close
「上帝知道人都有惰性,所以祂發明了藉口。」(註)

 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(是誰寫的就不提了),作者自認在同事眼中並不受歡迎,字裡行間卻作出個很有趣的結論:「反正我是個不會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、也記不起來的人」,順便感嘆原來台式企業走日式風,有能力但不會做人的傢伙在職場上如何不吃香云云。

  差點兒衝動得按下直接回覆,後來想想算了。才剛說過,我雅不願見到別人抱著自己的價值觀對我教忠教孝;既是如此,拿著別人的隻字片語朝死裡打,只怕太不夠厚道,沒的待會兒說嘴反而打了自己的嘴。不過,不談人,事還是要說的:碰到這種讓我覺得從尾椎一路冷麻上頭頂心、渾身不舒爽的文章,要讓我靜下來乖乖溫良恭儉讓,不如一傢伙鋤死我完事兒。

  要說的話,總歸起來就是兩對子:一是「玲瓏亦本事,狂狷莫自矜」;二是「管中豈窺豹?坐井難觀天!」。……欸,那個誰,不要再說我都寫一些沒人看得懂的「白話文運動文章」,我要解釋啦。

  我念國中的時候,班上有個女孩,天生桃花眼楊柳姿,在男孩面前說話猶如春燕呢喃,還時不時吸吸鼻子,大概和林黛玉輕咳兩下意思差不多。十二三歲的我剛硬至極(其實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),對這位小姐弱不勝衣的姿態打從心眼裡瞧不起:沒實力的傢伙,只能賣賣可憐罷了。

  十多年過去。我仍然難以溫柔甜美,但學到一件事:懂得什麼時候該「賣可憐」──應該這麼說,懂得適時、適地、對適當的人表現適當的態度,是種非常重要的能力。這一切的「眼」,就在一個「適」字──沒教你對上司逢迎拍馬兼玩什麼不入流的「愛的衝撞」,但基本的尊重和服從總該有吧。沒教你對同事曲意順從,但基本的體諒和合作總該有吧。做什麼事情、扮什麼角色,最終的要求,不就是「恰如其分」麼。

  孔老夫子說,「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」。這固然點出了「狂者」有衝勁、「狷者」有操守的優點,但可別忘了:狂狷畢竟是「不得中行而與之」──沒辦法做得恰如其分──之後的次佳選項,委實沒什麼好驕傲的。眼睜睜看著別人能做得比自己好,還總想端個「我能力比妳強,只是不會做人所以孤掌難鳴」的架子,頂好教親痛仇快,有識者笑歪了嘴巴。

  再說管中豈窺豹、坐井難觀天……說這話有兩層意義。一是,「當你沒辦法看到事情全貌的時候,任意發表意見是很危險的」。二是「當你沒有把握自己的視野夠寬的時候,不要對你不懂的事妄加臆測」。我打小就愛說話、意見也多,但「有想法」是一回事、「敢發表」是另一回事,「能抓到適當的時機、以適當的方式發表精確的想法」又是一回事,而「發表之後能察納雅言、內化為自己的養分,在未來類似的機會裡表現得更出色」比前三者還要更難以達成。我們不太可能要求所有人都達到最後的境界,畢竟「有想法、敢發表」但永遠表錯情還自鳴得意的的白目簡直多不勝數。不過,稍微有點腦袋的,至少該約束自己別把刻板印象拿來當論述的引據,真的不懂的時候就沉默是金吧。

  囉哩叭唆說了這麼多,重點只有一個:人啊,總會為了自己的惰性或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而找藉口,試圖哄騙別人、哄騙自己:其實我沒有那麼糟,糟的是錯誤對待我的上司/同事/路人甲。把問題推給別人總是比較容易,難的是面對自己的問題並且誠心修正。偏偏解決困境的鑰匙,往往繫於這最後的一點自覺。

  面對問題,還是反求諸己比較實際。與耐心看到最後的你(真的有人會看到最後嗎?)共勉之。:)


  註:……這句話是我自己發明的。正常的原文是「上帝不可能無所不在,所以祂創造了母親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yi 的頭像
    hoyi

    hoyi's Weblog

    h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