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報財金專題,不開心:(

原因之一是因為今天被主持專題的經理念了。有不少組(大概也包括我們,唉)在報告的過程中,受限於準備時間和本身能力的關係,所以對於所做的題目內容沒辦法特別深入;當然就被講評的經理利眼挑出毛病來,而且一再提醒我們要用功、要花時間、要努力充實自己。

老實說,這些話全都是金玉良言,但我覺得今天的狀況有點「非不為也,不能也」。財金專題的題目內涵非常豐富,每個題目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,事前的準備功夫當然不可少。但是,我們這一陣子在中心上課,每天的時間幾乎都擠得爆滿--至少我幾乎不曾在凌晨兩點前合眼,而隔天早上又得在七點起床準備上課--如此的條件,要特意要求報告的品質,也許只能解釋為作出超標準的要求,也都是為了我們好吧。
原因之二嘛.... 我只能說,其實被釘到的組不見得不用功,沒被釘到的也不見得準備得比別人完善;至少今天報環保與經濟的組別,最後的說明讓我簡直當場眼淚都要掉下來。理由很單純,就是最後的一段說明,充斥著斷言、誤解和道聽途說。--我關心的不是長官對哪組評價良窳的問題,而是這樣的作法委實不負責任、有打著環保的大旗誤導大家的嫌疑。就拿「停建核四、該拿什麼發電方式來替代」為例,報告組的回答係針對所謂綠色能源,說法是這樣的:

「台灣因雨量而有豐沛的水力,而且溪多半出自高山,落差很大,可以用作水力發電」→錯,難以實施。因為台灣的氣候屬季風型,北部姑且不論,中部以南的降雨季節性非常明顯。夏天是豐沛了,但秋冬就顯得乾燥--這難道要請中南部民眾秋冬不用電?更別提台灣溪流多屬荒溪型(不懂這個詞的請去查國中地理課本),有枯水期--水都乾了,要用什麼發電呢?這根本不是什麼是否出自高山、水力充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
「台灣四面環海,因此可以利用潮汐發電」→錯,難以實施。潮汐發電的原理(可以參見這個網站)其實是利用潮汐的高低差來從事發電,但它至少有兩個問題:一是發電有週期性,每天各兩次漲退,不見得能配合人類的生理時鐘。二是技術、成本和發電量不符合經濟效益:高技術、高成本而且易有庫區淤積的問題(想想台灣西岸的地層下陷、砂土流失已經淤掉多少港!),設備更易因海水而腐蝕。當然,要用淡水的話,又回到荒溪的老問題了。

「台灣日照強烈,所以可以採取太陽能發電」→錯,目前還難以實施。目前太陽能發電的產電效率姑且不計,台灣北部一年有多少時間見太陽呢?夏日也就罷了,冬天難道要請基隆的居民都不要用電嗎?

...... 等等等等。只要稍微看過些發電廠相關資訊的人,應該都不難發現這些回答漏洞百出。這不是我們光把環保和企業社會責任畫上等號、畫大餅就可以揭得過去的;與其唱著「要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」的高調,不如實在一點,多投資在綠能發電的研發上,比較不會有畫餅充飢、打高空的問題。理念是一回事,能不能(妥當且徹底)執行是另一回事啊!


最後。我現在真要感激在辯論社學到的一項重要原則:有幾分證據、說幾分話。沒有證據的推論,說好聽叫斷言,講難聽些就叫屁;說了浪費口水,聽了浪費耳朵。再感謝民國八十六年的蘇州盃的四強賽打核四,那些辛辛苦苦念的數據和資料,到現在仍然能幫助我判斷某些話該不該相信。真是該珍惜所有可以吸收和學習的機緣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yi 的頭像
    hoyi

    hoyi's Weblog

    h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