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在保留原作者(hoyi.bbs@ptt.cc)+不更動內容的前提下,本文允許以任何方式轉錄至任何載體。】

陳素玲特稿連結:公銀肥了 全民瘦了

頃讀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於今(101)年10月15日特稿〈公銀肥了 全民瘦了〉,身為內文指摘「肥」的基層員工,深感該文不僅所述非實,尚且論述失據,胸中塊壘不吐不快。本文原嘗試投書該報系,期待發揮一點點「以正視聽」的效果;今日(10/17)卻收到該報系回覆稿擠無法刊登的制式回信。既然該報系有版面拿來誤導、煽惑大眾、沒有版面拿來承認自己的錯誤,鄙人只好自力救濟,為我所知道的事實奮力說幾句話。


該文所言「但無論是中油台電或是公股行庫,每年照領4.6個年終獎金,既與績效無關,若有經營虧損,也是『政策失當』所致,只因為雇主是政府,只好苦果全民承擔」,未經查證即妄下斷言,係屬新聞從業人員第一大忌。

首先,公股行庫所謂「4.6個月獎金」,內含「考核獎金」及「績效獎金」二子項。「考核獎金」依員工個人年度考核結果,最高發放2個月本薪;「績效獎金」則依事業單位經營績效,最高發放2.6個月。就「考核獎金」而言,各公股行庫均已明確規範,事業單位員工僅能有一定比例考列甲等;考列乙等或以下之員工,絕不可能拿到2個月獎金。所謂「績效獎金」,規範之上限為2.6個月本薪;表現較差的事業單位,均依此標準,次第酌減。換言之,實際上能拿到4.6個月獎金的員工,係屬少數,絕無「與績效無關、每年照領4.6個月獎金」之情事。

其次,文中所提「若有經營虧損,也是『政策失當』所致,只因為雇主是政府,只好苦果全民承擔」云云,不僅與事實不符,尚且倒果為因。當政府推出各項補貼弱勢、振興經濟的金融政策時,公股行庫往往責無旁貸;軍公教退休儲金、政策性貸款、就學貸款等等,即使明知盈餘極其微薄、加計人力資源等成本之後尚且可能發生虧損,公股行庫仍然默默扛下。暫不論「政策失當」與「銀行虧損」何為因、何為果,退一萬步言,公股行庫真有經營虧損嗎?真的推諉了責任嗎?

姑以行政院公布之〈國營事業99年度工作考成總報告〉為例,財政部轄下(由政府100%持股)之金融機構,除中國輸出入銀行之外,繳庫盈餘全數達到年度預算編列標準。即使是未達標準的中國輸出入銀行,亦僅是「繳庫盈餘未達預算數」;白話說起來,就是「還是替國庫賺了錢,只是賺得不如原先預料的那麼多」。更別說早已民營化、更積極創造利潤、爭取績效的的兆豐銀/三商銀/台企銀... 等非100%政府持股的銀行了。鐵證錚錚,各公股銀行在自負盈虧、維持營運並養活員工之後,尚能按預算將盈餘上繳國庫、分潤社會;敢問陳記者,公股行庫讓全民承擔了什麼苦果?

民生凋敝、經濟不振固屬事實,生活艱辛、勞動條件惡劣,任何基層工作者皆感同身受。揭弊除害自然是新聞人之責任,然而在此間群魔亂舞、民粹當道的媒體環境之下,吾人最不需要的,就是譁眾取寵、不盡不實的新聞報導。陳記者,上述實證資料,利用網路搜尋引擎皆唾手可得。若說您無法查證,那是無能;若說您不願意查證,那是無恥!請問:公股行庫及其員工兢兢業業達成目標的同時,您敢說自己盡了一位新聞記者應盡的責任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